距离开展还有
0
旅游新闻
“网红”城市想要“长红”:要抓住游客的心
“网红”城市想要“长红”:要抓住游客的心
近日,成都“迪士尼”在网上爆红,同时,由于游客纷纷在成都市武侯区玉林七巷健身器材处打卡拍摄,一度导致现场限流。不过,这种基于网络热点的走红方式,或只是昙花一现,其热度随时间推移大概会逐渐降低。 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旅游、天水麻辣烫、成都“迪士尼”等话题登上热搜,迅速增加的流量和关注度不仅让传统旅游城市哈尔滨、成都更加火爆,也让淄博和天水等城市快速成为了“网红”。 如何让这些“网红”城市抓住机遇,使激增的流量转化为线下的游客,甚至让“网红”城市的短暂火爆变为“长红”?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措施值得借鉴。 其一,地方政府给予当地旅游业政策支持。 以哈尔滨为例,为了支持冰雪产业的发展,哈尔滨陆续出台了《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哈尔滨市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此外,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到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也推出了门票优惠政策,在推出优惠票的同时还有部分人群可以免费观光。数据显示,第24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接待游客数量达80余万人次,而截至今年2月份,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累计接待游客高达271万人次。 其二,以特色文化引流,创新短视频内容,擦亮城市招牌。 如今的“网红”城市大多因短视频而走红。因此,创新短视频内容,通过短视频展现城市文化特色,仍然是获得流量和关注度的好办法。但与此同时,城市也要将短视频中的“美好”变成游客真实的旅游体验,这才能让游客与城市产生“共情”,才能长久吸引游客。 其三,提升服务质量,树立城市良好口碑。 以淄博烧烤为例,自从去年“火出圈”后,淄博老街八大局市场客流量持续升高,在今年清明假期第一天,其日客流量就达到10万人次。而为了抓住“网红”契机,淄博市政府开启“宠粉”模式,不仅提前做好来淄往返游客的数量研判,防止出现游客滞留,还在火车站安排志愿者,为往返游客提供交通、住宿、烧烤、旅游线路等咨询推介服务。此外,在今年的清明节期间,淄博烧烤的价目表被大量转载,因爆火后不涨价而备受网友好评,而这点点滴滴汇聚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善良、朴实的口碑,将为淄博的“长红”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网红”城市要想“长红”,就必须抓住游客的心,而这需要沉下心来,真诚地供给优质内容、优化配套、提高服务质量。 来源:证券日报
超预期火热的"五一"旅游 这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超预期火热的"五一"旅游 这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早在“五一”小长假前夕,就有专业机构预测今年“五一”小长假出游人数与消费金额会超过2019年同期。事实也的确如此。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最新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纵观假期各地文旅盛况,除超预期的火热以外,有几个特点值得关注。首先是出游距离更远,长线出游订单占比近七成,比2019年高出6个百分点,平均出游距离270公里至280公里,出行的半径大大拓展。出境游虽受航线和阶段性成本上涨等因素尚未全面释放,但正处于需求加速恢复的曲线上,呈现量升价跌趋势。飞猪平台上,“五一”出境游的预订量创下新峰值,相较今年春节假期增长200%以上,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成为最受欢迎的目的地。 其次,“跟着味蕾去旅行”的“逛吃游”成为新趋势。据统计,有接近四成的游客会因为美食而开启一段旅程。携程数据显示,山东淄博仅因“烧烤”这一单品,“五一”整体旅游订单就较2019年上涨了441%;在大众点评上,淄博“烧烤”近一周的搜索量同比上涨了700%,笔记数上涨了1400%。另有数据显示,江门、柳州、自贡、潮州等以美食为特色的小城市,住宿预订量也较往年增幅明显,潮汕两地住宿预订量更是比2019年同期上涨1200%,美食已成为影响旅游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 文旅消费内容的新变化同样值得关注。在传统“游山玩水”持续走热的同时,更多沉浸式特色新玩法成为“90后”“00后”的热门选择,潮酷体验备受推崇。如在壁球馆打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在魔术俱乐部欣赏贴身式魔术脱口秀等等。融合吃住玩一站式体验的酒店套餐受到热捧,预订量周环比上涨70%,“住着玩”成了不少人的新偏好。 文博游引领的新国潮也持续保持高热,体验传统文化及现代艺术之旅成为假期越来越多人旅游休闲的新去处。纪念馆、非遗、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博场所游备受青睐,艺术展、动漫展、摄影展、变装舞会、小森林露营地烛光音乐会、音乐狂欢同样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比如,深圳世界之窗的音乐嘉年华就吸引了3万多名游客热情参与,西安的“盛唐密盒”等文旅新场景更是在年轻人中火热出圈。 旅游热的背后,离不开各地对旅游环境维护的重视。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要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文化和旅游部此前也专门召开会议,部署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和“五一”节假日市场工作。地方政府主动作为,明确要求旅游住宿餐饮经营者在“五一”假期期间明码标价,防止“文旅刺客”“消费踩雷”。一些地方还纷纷发放消费券,以诚意满满的方式把客人留住。 这一系列暖心举动为当地消费带来强劲动能。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仅5月1日一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6%,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达61.7%,城市“烟火气”、乡村“田园风”在如织的人流中逐渐升腾,假日文旅消费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拉动。 旅游“狂飙”的背后,得益于人们恢复的消费热情,同时也受益于政府出台的系列推动政策。可见,我国经济复苏正在积聚动能,经济恢复得到进一步巩固,回暖趋势令人欣喜。出行人数的激增折射出我国巨大的消费活力,文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助推效应进一步显现,也体现了我国经济强大的韧性与潜力。 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与格鲁吉亚签署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
中越边境河口口岸今年一季度入境旅游持续升温
中越边境河口口岸今年一季度入境旅游持续升温
2024年一季度,河口口岸入境团队持通行证2275个团27558人,持护照324个团6824人,入境游客呈明显增长态势。 河口县与越南老街省隔河相望,一直是中越经济、文化交流前沿。1897年,河口县开埠通商,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通车,两国边民文化交往频繁,近年来跨境旅游热潮也持续带动河口经济、文化发展。 随着出入境政策不断优化调整,记者近日在河口公路口岸南溪河客运通道看到,许多越南旅游团正在导游的带领下排队等待入境,一派热闹景象。 越南导游杜文光说,“今年以来,我们公司接待了很多到中国旅游的团队。前两天我就带了一个40余人的旅游团,4天3晚的红河州之旅让他们流连忘返。” 除了三至四天的短途游,一些越南游客也会到河口这座边境小城来场一日游,奶茶店、超市、文创店等,都成为他们的打卡地。 8日,越南游客云英和朋友正在河口县的奶茶店拍照打卡,并把拍摄的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她说,中国的奶茶店装修精致,让人忍不住想拍摄美照和朋友分享,各种各样的奶茶口味也让人印象深刻,实惠好喝。 在河口县的超市内,来自越南的美英正在和朋友一同挑选糖果和酒水饮料,她喜欢在闲暇时来中国的超市逛一逛。在“网红”文创店里,纪念墙上收录了与河口相关的美食、地标、节庆等词条。文创店主理人马熙腾说,“我们接待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尤其是越南客人,他们喜爱古法柴焙咖啡,会购买明信片及文创产品、在店内签名墙上留下对中国的印象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来源:中新社
五一假期出境游新趋势:游出圈 就需要够小众
五一假期出境游新趋势:游出圈 就需要够小众
距离五一假期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少计划出境游的游客都紧锣密鼓地安排自己的出游行程。对于游客们来说,如何让这个假期过得更加难忘?精挑细选特色目的地以及玩法显然很重要。记者了解到,五一假期里,小众旅行成为一大亮点,除了大家不太熟悉的目的地外,即便是去熟悉的目的地,人们也要挖掘一些小众又有趣的玩法,为旅途增添更多乐趣。 跟着“花少”团去旅行 自去年底沙特阿拉伯被正式列入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旅游目的地名单后,这个小众目的地就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热门综艺《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将首个目的地定在了沙特,更是将这个神秘的目的地推到了大众面前。“花少”团去的目的地是沙特的埃尔奥拉,坐落在沙特阿拉伯的西北部,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繁茂的山谷绿洲、高耸的砂岩山脉,以及历经数千年岁月的历史文化遗址等,让这个宝藏目的地焕发光彩。 埃尔奥拉著名地标之一的黑格拉是沙特阿拉伯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址,这座占地52公顷的古城曾经是纳巴泰王国的主要南部城市。在这座城市里,百余座陵墓至今保存完好,其外立面上环绕着的砂岩雕刻依然历久弥新。埃尔奥拉还有多处引人入胜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代德丹,这是德丹和利哈亚尼王国的都城所在,被认为是阿拉伯半岛公元前一世纪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还有因坐拥不同语言的数百份岩刻铭文而被誉为“露天博物馆”的伊克玛山谷,以及至少可以追溯到12世纪、由超过900座泥砖建造的房屋构成的迷宫般的埃尔奥拉老城等。 跟着“花少”团打卡,也有不少新体验。世界最大镜面建筑——马拉亚音乐厅吸引了“花少”团摆起了各种造型,这座音乐厅外立面由9740平方米的镜面覆盖,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镜面建筑”的世界纪录,镜面倒映着周遭亚沙峡谷,非常酷炫,在音乐厅里也时常能欣赏到世界级的舞台表演。天然形成的大象岩是当地代表性的奇石之一,高约52米的巨兽仿佛直入云霄,夜幕降临时,这个庞然大物在现场的温暖灯光下,显得更生动可爱。周边的下沉沙发座是深受欢迎的露营场地,在这里欣赏日落、观赏璀璨星空是最受欢迎的活动。如果想玩点更刺激的,可以去体验沙特最长最快的高空滑索,会带你穿越埃尔奥拉的山谷,纵览沿途壮阔的砂岩景观,这也是明星同款的心跳挑战。 到不丹体验全新徒步线路 今年起,不丹着重简化了签证流程,将可持续发展费降至100美元,并增加了航班选择,不断提高游客旅行的便捷性。其中,签证的便利性进一步提升,虽然各国游客探访不丹仍需要办理签证,但在线签证申请系统的推出使这一流程更为高效。通常情况,签证申请提交后,会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成。申请者可以通过个人在线上进行申请,或通过旅行社、酒店协助办理签证。此外,不丹的两家航空公司,包括不丹皇家航空公司和不丹航空公司已经扩充了航班的选择范围,开通了连接印度、新加坡、泰国、尼泊尔和孟加拉国至不丹帕罗国际机场的直飞或中转航班,增加了前往不丹王国的便利性。 5月,正值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杜鹃花开放,气候回暖,天空晴朗,这段时期是徒步不丹的不错时机,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色。 最近,不丹旅游局宣布将推出一条全新的隐湖徒步旅行路线——泽北错徒步之旅,该路线位于不丹西南部地区的哈阿山谷,距离帕罗两小时车程。为期两天的徒步旅行体验总长约25公里,一路探访当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特色美景,在沿途的露营地扎营。这条徒步线路风景壮丽,途经森林、巍峨山脉和宁静湖泊,自然景观多样。徒步途中,野生动物的身影和平静无波的湖泊时隐时现,更增添了静谧的氛围,不时还会遇到热情打招呼的当地居民,感受这个幸福国度的生活。 悠游土耳其新“慢城” 旅行本就是放松身心的体验,因此不少游客都期待在旅途中能体验到悠闲自在的生活节奏。近期,土耳其西部黑海地区的两个小镇——番红花城和达达伊新近加入“国际慢城”网络,“国际慢城”源于意大利布拉提出的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强调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寻求一种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生活方式结合的方式。截至2023年6月,全球共有291个国际慢城分布在33个国家和地区。 在土耳其,有25个目的地加入了“国际慢城”网络。新成员之一的番红花城拥有近两千幢最为传统和典型的土耳其民居,是目前唯一同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和慢城网络的旅游胜地。在这里,传统房屋的历史可追溯到十八、十九世纪,其特点是不遮挡阳光或邻近房屋的视线,展现了木材、石材和布局之间的和谐互动。 番红花城里的土耳其咖啡博物馆 是不容错过的景点之一,它展示了土耳其丰富的咖啡文化历史,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达依则以其原始的自然景观和土耳其特色的风土人情而闻名。迷人的平原风光和保存完好的建筑遗产是这里的特色,游客漫步在达达依迷人的街道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反映小镇传奇过去和文化遗产的画卷。从装饰着精美木工的奥斯曼时代特色住宅,到熙熙攘攘的市场中琳琅满目的当地美食,达达依的每个角落都让人窥见它往日的辉煌。除了建筑奇观之外,达达依还吸引了不少户外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而由于达达依在奥斯曼帝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马匹繁育中心,因此如今游客可以住在马场并学习骑马。 发现昆士兰“全球最佳”的宝藏目的地 澳大利亚是中国游客熟悉的出境游目的地,而拥有大堡礁、黄金海岸等特色美景的昆士兰则更受向往大自然的游客喜爱。近期被知名旅行杂志评为“全球最佳海滩”的棕榈湾,就位于距离凯恩斯以北20分钟车程的地方。棕榈湾拥有风景旖旎的海滨餐厅、充满艺术感的咖啡馆以及别具一格的奢华度假村,旅游设施齐备,而热带雨林、繁茂葱郁的棕榈树林立的沙滩小路,更让棕榈湾成为独具特色的休闲热点。 不少人来到棕榈湾,会体验当地的水上运动项目,在双岛的岸礁周围划皮划艇寻找海龟,掌握站立式桨板冲浪技巧和乐趣,或者在静谧的石灰岩海蚀洞中浮潜都是当地很受欢迎的水上运动。当地人很喜欢的埃利斯海滩是棕榈湾的宝藏海滩,狭长的金色沙滩、散落在海岸线的海滨屋、冲浪俱乐部和埃利斯海滩酒吧和烧烤店让这个海滩显得活色生香,每当周日下午,人们还可以在海滩酒吧和烧烤店享用仅1澳元的生蚝大餐,搭配昆士兰当地精酿啤酒,感受当地悠闲的生活节奏。 来源:广州日报
旅游市场热潮持续 多家旅企2023年业绩回暖
旅游市场热潮持续 多家旅企2023年业绩回暖
旅游市场在清明假期再次掀起热潮。文旅部数据显示,假期3天出游情况按可比口径计算,已全面超越2019年水平。此外,根据多个第三方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期间,国内热门景区预订量大幅上升,部分火热景区一票难求。 今年旅游市场繁荣景象有望持续。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显示,部分居民已经开始提前预订五一假期的旅游产品,显示出对旅游市场的强烈需求。 假期旅游数据向好,彰显了内需消费潜力,行业的恢复也带动了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回暖。 其中,祥源文旅2023年实现营收7.22亿元,同比增长55.8%。实现净利润1.514亿元,同比增长670.72%;毛利率达到51.51%,比上年增加9.17个百分点。 祥源文旅表示,2023年,伴随旅游市场整体复苏,公司经营业绩得以快速提升,公司旗下各景区总体接待人次、营业总收入均创历史新高。景区业务通过游客转化提升、产品提质升级、二消转化加速等方面进行经营业绩改善。 祥源文旅有关人士还向记者表示,公司去年从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精细化服务等方面入手加强“练内功”。深入推动“投资运营一体化”战略,从传统观光型景区转型休闲度假,通过自主运营提升和收并购结合的方式正在跑出行业加速度。 除了祥源文旅,丽江股份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5971.91%;天目湖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89.42%至663.29%;黄山旅游、九华旅游、曲江文旅、众信旅游等多家公司发布业绩预盈公告。 来源:证券日报
清明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7.5亿
清明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7.5亿
清明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清明节假期(4月4日至6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入境游客104.1万人次,出境游客99.2万人次。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清明节假期,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7.5亿人次,日均超2.5亿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56.1%,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20.9%。 具体看,铁路客运量预计4974.3万人次,日均1658.1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75.3%,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20.7%。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超6.9亿人次,日均超2.3亿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55.1%,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21.8%。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4月4日至6日,全国民航预计累计保障旅客510.15万人次,日均170.05万人次;预计保障航班超4.6万班,日均超1.5万班。 4月6日,全国铁路迎来清明节假期返程客流高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4月6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9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163列。 清明节假期,群众驾车出行集中,公路交通流量持续高位运行。记者从公安部获悉:截至4月6日18时,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长时间长距离交通拥堵。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前谋划部署,加大警力投入,强化路面管控,广泛宣传引导,全力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顺畅。   来源:人民日报
“隐形”旅游大省山西仍在苦苦等待一个出圈机会
“隐形”旅游大省山西仍在苦苦等待一个出圈机会
从《隐秘的角落》捧红湛江,到《狂飙》带火江门;从淄博因烧烤走红,到哈尔滨靠宠粉晋级“顶流”;从天水借助麻辣烫屡上热搜,到开封因“王婆说媒”引发关注……这几年,网红城市轮流登场,“总有新人换旧人”。 而“隐形”旅游大省山西,仍在苦苦等待一个出圈机会。 近日,山西媒体透露,2024年山西省级财政将安排文旅发展、文旅康养奖补资金5.68亿元。其中还特别提到,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全力保障国内外文旅资源宣传推介,着力提高山西文旅知名度、美誉度。 实际上,近段时间以来,山西越来越显高调和迫切,频频提及要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去年底,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用好文旅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转型发展支柱产业,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 “建立旅游业发展指标体系,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随后也被写入2024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不仅如此,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山西省旅游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政策。 今年1月发布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还勾勒了旅游强省发展路线图:到2028年底,太原、大同、运城进入国内著名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行列,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初步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成为山西支柱产业。 作为一座以煤炭资源闻名的能源大省,山西常常为人所忽略的是,它也是一座旅游资源大省,“五千年中国看山西”绝非浪得虚名。 眼看网红城市换了一茬又一茬,这个低调的“实力派”,何时才能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无人问“晋” 对不少外地人,甚至山西本地人来说,真正对山西是一座文旅“富矿”有切身感受,或许还要回到2021年国庆假期,那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 当时,山西全省最大降水量超过250毫米——要知道,以往山西10月平均降水量也就25毫米。而这一次,短短6天,山西降雨就达到以前整个10月份的10倍。 连日大雨倾泻而下,山西古建受损的消息也在多方呼吁中终于登上热搜。一组数据由此浮现:山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石器文化遗址、古建筑、古戏台,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在山西现存的28027处古建筑中,元代及元以前木构古建筑509处,占全国80%以上。特别是,国内仅存的3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全部在山西;五代时期的5座木结构建筑中,有4座在山西。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年代跨度上,山西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百科全书”。 “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它走过的痕迹。”去年5月,在东方甄选山西专场直播中,董宇辉强力输出一波“小作文”,被网友赞为“山西宣传文案天花板”。这也令不少山西人感慨:“山西文旅,终于支棱起来了。” 尽管手捧“金饭碗”,但长期以来,山西文旅都面临“无人问晋”的尴尬,“走出去的不多,叫得响的不多”。 在外界看来,这一定程度上与山西的“先天不足”有关。 从地理区位看,“两山夹一川”的山西,外有黄河环绕,内部山脉纵横,不仅相对于周边地区较为独立,内部也被分割成若干地理单元。也因此,山西地上文物分布较为分散,旅游资源多呈点状分布,且受山地地形影响,很多古迹沉寂于深山之中。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告诉城叔,除“五大平乔”——即忻州五台山、大同云冈石窟、晋中平遥古城和乔家大院较为成型外,山西其他旅游路线比较分散,文物单位旅游转化率也较低,尽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超过500处,但以门票管理作为旅游开放标准,能够转化为旅游景区景点的却只有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山西绝大多数景区仍是传统观光产品、单一“门票经济”,缺乏能留人、高附加值的休闲度假产品。 此前,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总顾问魏小安就直言,尽管山西旅游已经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但“山西旅游总是比全国慢一拍,一些地方如火如荼,山西却是温吞水;全国都在推进休闲度假,山西尚无有影响的产品”。他还总结,山西文旅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就是“顶级的文旅资源,不足的文旅产品”。 转型重任 其实,多年来,山西一直在寻求做大文旅产业,并将其视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落子。 早在2014年,为应对煤炭价格下跌、工业增幅下滑,山西就提出,要做好煤炭与非煤产业两篇大文章。在重点谋划的七大非煤产业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次年10月,山西首次旅游发展大会在太原召开。其间山西进一步提到,要加快把旅游业打造成新兴支柱产业。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山西省委书记亲自邀客到山西旅游:“山西的历史文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而且很有特色,是一个宝藏,和煤炭不一样,文化旅游资源我们越是深耕细挖就越有价值,所以山西发展文化旅游的资源潜力是巨大的。” 山西还在全国首开先河,以立法形式把旅游列为全省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都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如果以陕西为参照,山西主要旅游数据其实并不落下风。 以2019年数据为例,陕西国内旅游人次达到7.0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7212亿元;同期山西两项指标分别达到8.34亿人次、8026.92亿元,明显高出一筹。从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来看,陕西占比28.0%,山西则达到47.3%。此外,两个省份还相继提出2025年文旅业综合收入突破万亿元的目标。 尽管如此,在一般人印象中,陕西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山西则相对“冷门”得多。同样是历史上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但在当代的“待遇”差别如此之大?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陕西有资深“网红”西安,山西却没有一个绝对龙头,也就缺乏吸引流量的重要“入口”。 有统计显示,陕西优质旅游资源有一半以上集中在西安,兵马俑、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等让人如数家珍。相比之下,太原优质旅游资源不到山西的1/10,说到“太原有哪些著名景点”,不少人可能一脸茫然。 知乎上有网友评价,虽然山西整体旅游资源丰富,但作为中转站的省会城市太原却没有太多游玩之处,而其他地方的景点又过于分散,交通出行不便。 旅游收入占比也很能说明问题。同样是2019年,西安旅游收入达到3146.05亿元,占陕西全省43.6%;同期太原旅游收入1171.83亿元,仅为山西14.6%。 谁挑大梁 印象是靠记忆来完成的,而记忆需要鲜明的载体。如同长沙之于湖南,西安之于陕西,成都之于四川……对一个省份来说,最重要的记忆载体就是性格鲜明的核心城市。 显然,山西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 根据上述《意见》,山西提出,以热点门户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向综合化、片区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要打造3个国际旅游门户城市,即太原打造省域文旅综合集散中心、大同打造对接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桥头堡、运城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中心城市。 尤其是对太原,将重点支持其打造成为辐射效应强、爆款产品多、游客体验好、影响范围广的旅游热点门户。 在魏小安看来,“山西文化厚重,但厚重很难吸引人来”。资源型时代已经过去,场景化时代正在来临。 放眼全国,西安正是靠打造体验式、沉浸式旅游场景出圈的代表城市。从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旅游产品不断迭代。今年春晚,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惊艳亮相,为西安旅游再添热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意见》提出的2024年重点突破性任务中,山西明确提到,将启动建设太原版“大唐不夜城”。此外,还将推动“清源水城”项目建设,推动晋祠天龙山创建成为5A级旅游景区等。 不难看出,太原的最新动向,大有学习西安,甚至“复制”西安的意味。当然,要提升旅游吸引力,除了打造核心“吸引物”,便捷的交通也是重要前提。这同样是太原及山西的一大短板。 一直以来,“高铁弱省”是山西的鲜明标签。尽管普铁时代相当辉煌,但高铁建设却明显落后。在中部六省中,截至2023年,安徽、湖南、江西、河南及湖北高铁里程都已突破2000公里,位居全国前列,但山西仅为其他中部省份的一半左右。在高铁网密度、人均高铁里程等方面,山西也不占优势。 不仅如此,山西至今没有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铁,要等到2027年雄忻高铁开通,才能实现“零”的突破。 进一步看省会太原,近年来,多地都提出要建设“米”字型高铁网,提升枢纽地位,太原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太原离实现目标还任重道远。目前,太原仅有石太、大西、郑太三条高铁线路,其中石太高铁运行时速仅200公里,大西高铁则迟迟未能完全修完,导致太原和大同至今尚无高铁相连。 去年初,《山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要培育和提升太原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具体到高铁建设方面,山西正在加快推进集大原高铁、太绥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及前期工作。随着交通区位条件不断优化,太原能否带动山西走出厚重历史、成功实现出圈?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绿色名片为城市旅游加分:市民住进“公园”里
绿色名片为城市旅游加分:市民住进“公园”里
去郊外徒步,到公园赏花,这个春天,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亲近自然、感受绿意。各地发布的赏花地图、踏春地图,既是人们春游的向导,也成为各地绿色旅游资源的集中展示。 近年来,人们发现身边的绿道、公园越来越多,“家门口”的风景越来越好。将整座城市建成一个“大景区”,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现实。 市民住进“公园”里 “这个春天,北京就像一座大花园。”进入3月后的每个周末,北京市民岳月一家都会选择一个公园赏花。颐和园、国家植物园(北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玉渊潭公园……3月看桃花、杏花,4月看樱花、郁金香,5月看油菜花、绣球花。根据花期,岳月制订了详细的“赏花日历”。“过去,每到春天,我们都会去郊区踏青赏花。”岳月回忆,近几年,北京城区内的公园越来越多,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赏花再也不用舍近求远”。 今年春季,为了方便市民、游客饱览春色,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全市范围内精选推荐了132处公园赏花片区。此外,北京市各大公园和风景区还推出了展览展示、科普宣传、义务植树、森林体验和传统文化活动等多种类型的特色文化活动,共计129项,例如,门头沟戒台寺景区的丁香旅游文化节、海淀公园的插秧节、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童行探秘山野密林”主题活动等。 即便不专程走进各大公园、景区,在散布于城区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里,市民、游客同样能感受到北京春天的万紫千红。“距离我家小区20米左右有一个社区小公园,公司楼下也有一个小公园。”家住北京市东城区、在朝阳区工作的夏金和介绍,虽然它们面积都不大,但花的种类不算少,有桃花、玉兰花、迎春花、梨花等,而且颜色多样,小小的公园满是看点。 “这几年身边的绿色休闲空间越来越多,方便了我们这些‘上班族’赏春。”夏金和说。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北京将再添15处城市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50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让更多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到年底,北京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达到91%。 延伸绿色风景线 吸引游客走出家门的还有串联起城市风景的绿道。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即将举办,成都的绿将吸引全球目光。近年来,成都“增绿”取得显著进展。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规划建设总里程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体系,目前已累计建成各级绿道超7000公里、社区绿道3000余条,2024年,还将力争新建天府绿道1000公里、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让市民能在绿色空间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其中,环城生态区绿道是当地人喜爱的休闲去处之一。这条绿道由100公里环形主干绿道及其他绿道组成,串联起公园、湿地、绿地以及农田景观等,被誉为成都的“绿色项链”。如今,这里已成为成都最热门的骑行地。 不断延伸的绿道,不仅扩大了人们探索城市的半径,也丰富了人们休闲生活的场景,如骑行、徒步、跑步等,还被纳入不少马拉松比赛的线路。 3月24日,2024武汉马拉松鸣枪起跑,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约3万名选手从三阳门出发,沿途经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和东湖绿道等武汉经典地标和自然人文景观。眼下正是赏樱花的好时机。第一次到武汉旅游的北京游客梅女士发现,东湖绿道两旁有不少樱花树。据东湖绿道工作人员介绍,东湖绿道围绕樱花元素举行2024东湖“花花游园会”系列活动,融入春樱美景、主题集市、巡游展演与游玩打卡等内容。此外,为丰富广大游客赏樱体验,樱花季期间,东湖绿道开通三大赏樱线路,包括东湖绿道陆路赏樱专线、骑行自由赏樱专线和东湖游船水路赏樱专线。 长约100公里的东湖绿道将武汉的优质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是不少外地游客认识武汉的“起点”。而对于当地人而言,绿道已融入日常生活,人们从绿道沿线的点滴变化感受城市发展的脉搏。 推动可持续旅行 全球酒店及住宿在线预订平台Booking.com(缤客)发布的2023年可持续旅行报告显示,89%的中国旅行者表示会在未来一年里选择更可持续的旅行方式。随着各地绿色旅游资源不断丰富、人们日益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游方式,打造更加环保、绿色、可持续的旅游产品,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发展新方向。 3月22日,“来福建,寻春趣”2024年福建省春季文旅推广活动暨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体验季启动仪式在武夷山举行。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沿线打卡点及首开区国家公园段于当天正式启动试运营。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有“植物的宝库”之称。1号风景道首开区国家公园段将打造“1基地+7课堂”,上线16个主题产品和60多个文旅业态,将传统观光型打卡地转变为综合型、体验型旅游目的地,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用好武夷山的闽越文化、传说故事、茶文化等多元文化,打造品牌节庆、主题节庆、主题公益开放日等活动,增加景区吸引力,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3月21日是第12个国际森林日。近年来,森林旅游快速发展,作为绿色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仅成为人们出游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地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今,森林旅游已不是简单的森林观光,包含森林徒步、森林露营、森林康养、森林研学等众多形式。 为了引导更多游客践行可持续旅行,2022年,携程集团推出“可持续旅行LESS计划”,该计划实行一年后,累计带动1600万人次选择低碳出行,其中低碳酒店的预订率同比增长166%。2023年世界环境日期间,携程集团还联合9家景区宣布共同发起“绿色引力”低碳旅行项目,旨在通过在景区场景提供低碳的旅行产品,号召游客共同加入可持续旅行,从减碳、减塑等多个层面参与行动,响应低碳行动号召。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多地花香阵阵游人醉 全国“春日经济”热力足
多地花香阵阵游人醉 全国“春日经济”热力足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最是一年春好处,赏花踏青正当时。进入3月以来,全国“赏花经济”“春日经济”热度持续攀升,全国多地迎来文旅热。不仅是传统旅游地迎来送往,小众旅游城市也正快速崛起。   伴随赏花踏青而来的“春日经济”,吹遍大江南北。江苏无锡樱花盛放飞扬,江西婺源油菜花遍地黄金,广州花城更是百花争艳……可谓“出门俱是看花人”。据悉,今年长三角铁路春游运输共历时32天,预计发送旅客7800万人次,日均发送243.8万人次。某出行平台上数据显示,“赏花”搜索热度大幅上涨,3月以来,赏花景区门票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0%。同时,预订赏花一日游的订单大幅增长。   与以往旅游热点扎堆不同,今年赏花春游的出游半径也在不断拉长,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当下,“春日经济”发展更加细分,为更多小众旅游地带来新的商机。据相关平台,3月中旬到4月初,以“小城市”为目的地的机票提前预定量同比增长2倍以上。城市周边游、乡村游等短距离的旅游选择持续升温;避开“一票难求”的热门目的地,不去“人从众”的火爆景点,不慕名、不扎堆的冷门游走红;不赶时间、不走马观花式打卡,而是选择“慢游”……文旅热不再只有传统热门景区景点“一家独大”,而是呈现“遍地开花”的行业发展新形态。   为啥会有这些新变化?客观而言,周末、短假期本身时间不长,更适合较短的出游半径和路线;而高铁和航班的普及,让更多地方可以更方便抵达。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出行不再是“稀罕事”,追求更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成为更多人的选择。短视频平台、社交网站上,很多人晒出自己的冷门旅游行程。不少未被过度商业开发的冷门目的地,反而因其安静淳朴的人文气息,圈粉了想体验悠闲慢生活的游客。“我来推荐我的家乡”“今年最惊喜的城市”“人少且高性价比目的地”……从不断走红的关键词和标签中可以看到,更多小众目的地正凭借口碑出圈。   旅游需求的不断升级,催生了如今的多元化复合型旅游市场,景区与游客之间的连接方式也越发丰富。河南云台山举办汉服花朝节,把传统服饰和传统节日结合,不仅可以游玩赏花,还可以融入汉服巡游、国风表演;云南罗平的油菜花不仅能看还能吃,当地推出的油菜花炒腊肉、油菜花炒饵块等特色美食,带来了“尝鲜”新体验;贵州南明区推出桃花跑,融体育、旅游、文化、产业为一体,让游客参与路跑的同时,也能看表演、买特产、赏非遗……全国多地积极创新,以景为媒,推出融合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无论是传统景点,还是新晋网红,抑或是仍待走红的小众城市,都需要修炼内功、做好服务,才能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不断延长旅游的生命线、产业链。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春天本就自带活力和希望。主动把握消费规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定能不断擦亮“春日经济”的底色,让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来源:人民网
共 0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