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展还有
0

从魔童哪吒到AI导览:中国乡村文旅的破次元进阶之路

2025-03-03 00:00:00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破百亿的文化自信,到春节后备箱大赛中塞满乡愁的腊肉与青团,再到AI大模型赋能乡村智慧导览——这个春天,乡土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姿态拥抱世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发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在政策的引领下,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这一政策导向,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持。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从关中平原到云贵山区,一系列创新探索正通过文化传承、产业融合与数字赋能,激活着乡村内生动力。

 

袁家村: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振兴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部,是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子。然而,正是这个小村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2024年袁家村接待游客已超9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2亿元的壮举。袁家村的成功,得益于其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统一规划旅游项目,统一管理旅游资源,统一分配旅游收益。同时,袁家村还注重挖掘关中民俗文化,打造了一个充满关中风情的民俗体验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赤牛坬村: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赤牛坬村,位于陕西省佳县城南30公里黄河西岸,是一个四面环山、枣林连绵的古村落。近年来,赤牛坬村通过深入挖掘老物件”“老窑洞”“老农民所蕴含的三老文化价值,巧妙地将农具转化为道具,将窑洞改造成客房,使农民成为演员,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赤牛坬村的崛起,不仅展示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卓越成果,更传递了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农文旅融合,赤牛坬村不仅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南京市乡村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

 

南京市乡村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是智慧乡村旅游的典范。该平台通过采集、分析乡村旅游数据,为游客提供高效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服务,同时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平台还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数据服务和产品服务同步推进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自我造血功能。这一平台的成功运营,不仅提升了南京乡村旅游的服务品质,还推动了乡村旅游的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八尔湖数字乡村

 

四川省南部县八尔湖镇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模式,为智慧乡村旅游提供了有益借鉴。该镇采用5G、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AI等新技术,将全镇环境场景进行1:1真实还原,并在此基础上叠加物联网、信息化应用及数字化系统数据,推动实现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景区营销方面,八尔湖镇重点打造八尔湖4A智慧景区,游客通过一个二维码即可实现景区预订、导览、购物、咨询、投诉等旅游需求。这种智慧化的旅游体验,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袁家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到八尔湖的数字化治理实践,乡村旅游正以文化为魂、科技为翼,为乡村振兴注入多维动能。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智慧乡村旅游则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服务品质和游客体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文旅深度融合"战略,不仅要求我们激活乡土文化基因,更需要以智慧化手段重构乡村产业生态,来实现"诗意栖居""共同富裕"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