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展还有
0

山东:塑造文旅发展新优势新亮点 让黄河成造福人民幸福河

2022-08-24 10:08:05

山东:塑造文旅发展新优势新亮点

让黄河成造福人民幸福河

(信息来源于中国旅游报2022.08.2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山东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山东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黄河生态旅游区建设,全力塑造文化旅游发展新优势、新亮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生态为魂 文旅赋能

7月31日,2022山东黄河生态旅游体验季启动仪式在淄博市高青县举行。启动仪式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共同发布了山东省生态旅游区创建单位名单,来自山东16个市的34家单位入选。活动现场还发布了黄河生态旅游体验季系列产品,分别为:黄河生态旅游主题线路、“黄河自然课堂”生态研学旅游产品、黄河生态旅游体验季主题活动,包括10条特色线路、12个研学产品和6大主题场景17个节会活动。


此外,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还共同推出了一批“悦享生态游”主题产品和436个“山东本地游·近郊游”清单,让广大游客深度感受黄河生态之美,深入了解黄河文化精髓,体验黄河生态风采。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树娥介绍,今年以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充分利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做足做好“生态+旅游”文章。与山东省生态环保厅联合,建立生态旅游合作发展机制,共同打造山东省生态旅游区,联合开展黄河生态旅游体验季活动。同时,还与山东黄河河务局签订合作协议,联合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合力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主体功能区建设、强化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风景道建设、深化黄河文化研究、打响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品牌等工作。


近年来,山东在黄河生态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一批创新性政策措施紧密出台,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加速推进。通过加快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长久安澜示范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新高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功创建了61个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截至目前,山东省沿黄9市共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6个,初步形成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集群。目前,沿黄9市共有5A级旅游景区5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103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3个。此外,还有大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名村名镇和精品旅游民宿,成为促进黄河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地制宜 保护发展

生态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近年来,山东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全面统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提供了有益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淄博市高青县天鹅湖国际慢城是黄河中下游知名的生态旅游景点。景区由“引黄济淄”沉沙池改造而来,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优良。高青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孟庆吉介绍,围绕湿地慢城建设,景区全面推进植被修复、土壤修复、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等工作。以纯生态、近自然的开发宗旨,疏浚治理河道,恢复湿地,种植树木,绿化率达80%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给鸟类提供了栖息和生存空间,天鹅、中华秋沙鸭等200多种鸟类驻足慢城,成为黄河之畔鸟类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湿地之一。此外,还在湿地慢城中心位置,建设了以黄河文化为主,融合早齐文化、田横文化、农耕文化的漫修堂、风情慢岛、非遗展厅、荷园书屋等,给湿地慢城注入了丰富的文化灵魂。


滨州市以黄河文化廊道建设为契机,着力保障黄河文化旅游产品优质供给,通过核心点的提档升级,研发黄河文化旅游经典线路,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带,努力形成黄河旅游“点、线、带”三优发展新格局。


德州市地处黄河下游左岸,境内河流、湿地、森林、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德州市对生态旅游项目重点扶持,支持将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文化公园改造项目纳入“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年度重点项目、对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核心区进行环境整治及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等。


东营市统筹推进黄河沿线精品文旅项目建设和生态旅游产品打造,黄河生态风景廊道基础设施配套、黄河口都市农业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开工建设,培育旅游发展新动能,推出了一批主题鲜明、布局合理的黄河生态旅游线路,培育了一批“黄河风情村”和特色民宿,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全域发展 脱贫致富

近年来,山东各地乘着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描绘出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走进位于济南市平阴县的北市村,樱花烟雨大道、特色党建广场、鲁派民居样板、花街石巷景观、古朴典雅的民宿建筑映入眼帘。该村背靠黄河,通过培植乡村旅游品牌,打造景区化村庄,实现了从“省级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华丽蝶变。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北市村党支部书记史兴顺介绍,近年来,村里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产业先行,实施以德治村,实施三权分置、创新三分共富、加快双治提升。通过种植金银花、百合花、扶郎花等,实现了“三花”争相斗艳的产业发展局面。积极探索“支部+基地+公司+农户”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村企合作,建设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引进了中粮储备库、阿胶加工厂等项目。同时,还主动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打造研学游基地,撬动了乡村旅游,实现了企业、村集体、群众三方共富。


高家村位于东营市北宋镇西南部黄河滩区。该村曾经世世代代打夯筑台,防御黄河侵扰。近年来,通过黄河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培育特色产业,优化村庄治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走上了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之路。65岁的村民高新华就是产业转型的受益者之一,他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了村里引进的养仕康种植基地,每年可得流转费近3000元。同时,他带领村民在养仕康种植园区务工,年收入3万元左右,一份土地实现了双份收入。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高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占明介绍,在村台改造提升工程实施中,村民累计流转土地1000亩,村里引进了养仕康中草药种植基地等企业,注册了“高家台”品牌商标,建设了高家电子商务中心、“高家台”水厂、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带动周边8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聚焦“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的总体目标,聚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提升黄河生态旅游发展质量,逐步构建形成以黄河沿线为主轴、以鲁北汉宋故道、鲁西明清故道、鲁中汶河谷地三条支线为依托,以黄河入鲁片区、汶泗片区、济南片区、黄河三角洲片区四大片区为支撑的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打造“黄河入海”“黄河入城”“黄河古风”“黄河入鲁”等文旅品牌,助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


下一步,山东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旅游区创建为抓手,立足丰富的黄河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形成高品质黄河生态旅游产品供给,精心培育和打响黄河生态旅游品牌,共同书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的新篇章。